一、茶葉適合長在什麼土里
各種茶葉適合的土壤不一樣。
安溪鐵觀音的生長對土壤、海拔、積溫、降水、溫度、濕度等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的要求非常嚴格。首先,鐵觀音必須生長于海拔300—1000m之間,在這樣的海拔高度上,霧多,漫射光多,溫度適宜,鐵觀音才能含有較豐富的氨基酸,從而形成獨特的鐵觀音品質;其次,鐵觀音茶園以坐南朝北為佳,因為這樣的地理位置,太陽不會整天直射,日光多為斜射光;第三,鐵觀音還必須生長在中性偏酸、富含化學微量元素的紅黃土壤中。
二、安溪鐵觀音茶葉種植條件是什么?
? ? ? ? ?鐵觀音的生長對土壤、海拔、積溫、降水、溫度、濕度等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的要求都非常嚴格。首先,鐵觀音必須生長于海拔300-1000m之間。在這樣的海拔高度上,霧多,漫射光多,溫度適宜,鐵觀音才能含有較豐富的氨基酸,從而形成獨特的鐵觀音品質;其次,鐵觀音茶園以坐南朝北為佳,因為這樣的地理位置,太陽不會整天直射,日光多為斜射光,大家可以仔細觀察一下現在我們所處的茶園基地,就是坐南朝北且四處環山,非常適合茶樹生長;第三,鐵觀音還必須生長在中性偏酸、富含化學微量元素的紅黃土壤中。安溪縣境內多山,常年云霧繚繞,年平均溫度18℃;光照適宜,多漫射光、多紫外線光;年降雨量1700-1800mm,相對濕度78%以上;山地土質多為酸性紅壤和磚紅壤。因此,非常適宜鐵觀音茶樹生長,構成了安溪鐵觀音培育、生長的自然優勢。也正因為如此,即使在栽培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,品質最好的鐵觀音仍然只能生產于青山綠水的安溪縣內。
作者新康有機鐵觀音小編。
三、農田種茶要注意要掌握哪些技術?
農田種茶技術:
一、種植
1、開定植溝施基肥。種植前應進行土壤深翻、平整、施足基肥。肥料以含有機質的堆廄肥、餅肥和一定數量的磷肥為好。用量依土質而異,一般每畝施堆廄肥30-50擔或餅肥50-100㎏,骨粉或過磷酸鉀15-25㎏。按茶行設計布局,開定植溝,深寬為20-50厘米,施入肥料后與土充分拌勻,蓋土耙平再按株叢距種植。
2、種植方式和造林密度。一般采用單行條栽(高寒山區茶園),為了提高茶葉樹群體對不良環境的抵抗能力,以密植密播和培養低矮型的比較合適。行叢距90㎝×20㎝×25㎝,畝栽茶苗4000-5000株。如果是扦插繁殖的茶苗,每穴種植2-4株為定,待茶苗成活后根據茶苗生長情況進行間苗、補植,每穴保留2株即可。栽植完畢即壓緊土壤澆定根水。為防止苗木失水,保證成活,種植時茶苗應剪去部分枝葉,必要時在高溫的旱季還要適當遮蔭、澆水抗旱保苗。
二、、土壤管理
土壤管理是茶葉樹栽培技術的中心環節,措施包括中耕除草、施肥、水土保持與灌溉等。茶葉樹行間松土可防止表土水分蒸發,使水滲到土中,增加土壤空隙,減少水土流失。一般每年春、夏、秋季各進行一次,深度7-10㎝為宜,茶園“封行”前宜淺耕,“封行”后結合施肥進行。
1、施肥:茶葉樹在生長期和多次修剪、采枝葉過程中需要從土壤中吸收大量的養料,因此必須對茶園進行肥料補充,才能獲得穩產、高產。施肥量依據樹齡樹勢,采葉量和土壤條件來決定。幼齡茶樹春夏季結合抗旱以施水肥為主,秋季施基肥。施肥方法以穴施和溝施為好。采葉茶樹所需肥料,應以氮肥為主,磷、鉀肥次,一般每50㎏鮮葉施肥量,氮肥2.0-2.5㎏、磷肥0.5-0.7㎏、鉀肥0.5-0.8㎏?;试谇锛窘Y合中耕進行,茶樹生長活動期2-9月施肥以葉面噴施為佳。追肥多用速效氮肥,如尿素、硫酸銨等。
2、水土保持。茶園多建在山坡地上,沖刷嚴重,要建設好排灌系統,間種綠肥、蓋草、培土,減少水分蒸發,增加土壤養分,抑制雜草生長,提高茶葉產量。
三、樹冠管理
為了增強樹勢,獲得高產穩產和延長茶樹的經濟年齡,修剪是一項重要措施。經定型修剪能抑制茶苗頂端優勢促進其側枝和腋芽萌發,增加有效分枝,擴大樹冠,培養強壯的骨干枝。
1、修剪時期。一般以地上部生長相對停止,根系生育處于旺盛時期進行為宜(秋季9-11月)。
2、修剪程度。兩齡茶苗,高度在30㎝以上,開始分枝時,可進行第一次定型修剪,把離地面15㎝以上的植株體剪去,三齡苗,進行第二次定型修剪,把離地面30-35㎝以上的植株剪去;四齡苗,進行第三次定型修剪,把離地面40-45㎝的植株體剪去。
3、修剪方法。第一次用整枝剪,第二、三次可用籬剪。每次修剪,切口要平整,便于傷口愈合。剪時盡量留下分枝的外側芽,以使植株向外側展。有病害或過于細弱的枝條應當剪去。經三次修剪茶葉樹基本骨架已養成,即可輕采養蓬。預計四年成園后每畝產茶葉300-400斤,管理方法得當的,還可逐年提高產量。對樹勢衰老、萌芽力不強的老茶樹,可視樹勢分別進行重修剪或臺刈,重修剪可在茶樹高度的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處剪去,臺刈離地面4-5㎝處全部刈去,時間在春茶前后進行。
四、茶葉樹的病蟲害防治
茶樹病蟲對茶葉生產的危害很大,病蟲種類很多,目前全國已發現的約400多種。在生產防治工作中大力提倡以栽培技術、人工、物理、生物、化學防治相結合的綜合防治技術,充分利用和保護天敵,以生物防治為主,盡量減少施用農藥,特別是高殘毒農藥和劇毒農藥應嚴禁使用。
1、茶葉病害:茶云紋葉枯病。主要危害老葉、枝和果。
防治方法:⑴清園;⑵增施肥料,恢復樹勢;⑶噴波爾多液。
2、常見茶葉害蟲:根結線蟲害、茶尺蠖、茶毛蟲、長白蚧、小綠葉蟬、茶葉螨等。
防治方法:根據不同的蟲害,采用不同的防治方法,人工、生物、化學防治相結合
五、鮮葉采摘
采摘在茶葉生產過程中,既是收獲過程,又是管理措施,也是制茶工藝的開端。合理采摘是實現茶葉高產優質的重要措施,采摘不當會直接影響到茶葉的產量、質量和樹勢。
1、及時采、標準采。各種茶類對鮮葉原料要求不同,大多紅、綠茶的采摘標準是一芽二葉到一芽三葉;高級茶原料要求一芽1-2葉,粗老茶可以一芽4-5葉,采摘時,須根據要求標準及時進行采摘,否則芽葉粗老,同時也影響下輪茶芽的萌發。
2、留葉采。芽葉是茶樹主要的營養器官,采茶與茶樹生育相矛盾,因此采摘茶葉時應留一片真葉,秋季留魚葉。生長較差或更新后不久的茶樹春夏季各留一片真葉,秋季留魚葉。茶葉采摘后加工方法不同,可分為全發酵、不發酵、半發酵三種,即為紅茶、綠茶、烏龍菜。